新華全媒+丨多地積極采取舉措應對臺風“杜蘇芮”影響-新華網
      1. <nobr id="xtbji"><progress id="xtbji"><sub id="xtbji"></sub></progress></nobr>
        <table id="xtbji"></table>
      2. <form id="xtbji"></form>

      3. <var id="xtbji"></var>
          <var id="xtbji"></var>
          新華網 > 廣東 > 正文
          2023 07/28 09:06:04
          來源:新華網

          新華全媒+丨多地積極采取舉措應對臺風“杜蘇芮”影響

          字體:

            新華社北京7月27日電題:多地積極采取舉措應對臺風“杜蘇芮”影響

            新華社記者

            今年第5號臺風“杜蘇芮”持續逼近我國東南沿海,中央氣象臺27日18時繼續發布臺風紅色預警。中央氣象臺預計,“杜蘇芮”將于28日早晨到上午在福建東山到莆田一帶沿海登陸。目前,“杜蘇芮”已給福建、廣東、浙江等地帶來大風、降雨等影響,各地正積極采取舉措應對臺風影響,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生產生活秩序。

            鑒于“杜蘇芮”可能登陸福建南部沿海,福建省防指已于27日9時將防臺風應急響應從Ⅱ級提升至Ⅰ級。福建氣象部門預計,“杜蘇芮”在漳州沿海登陸的可能性較大。記者了解到,漳州市3372艘在冊漁船、21324艘鄉鎮船舶、7艘海上作業漁船已全部靠港到岸,漁排作業人員4042人已全部撤離上岸,當地加強管控,嚴防船只冒險出港、人員擅自回流。

            7月27日,國網漳浦縣供電公司員工在漳浦縣城地勢低洼處的萬新商業廣場地下配電室門口放置防水沙袋。新華社記者林善傳攝

            前置應急力量在基層一線,展開隱患排查。在漳州古雷港經濟開發區,海盾見義勇為救援隊隊長林萬發從27日早上5點多開始,就和4個救援隊隊員以志愿者身份配合抗臺風工作。“救援隊員大多是本地的漁民,他們更熟悉本地的海況,也更懂得做漁民的工作。”林萬發說,救援隊還準備了救生衣、快艇等設施,確保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可及時出發救援。

            廣東潮州市饒平縣地處閩粵交界,是防范臺風“杜蘇芮”的重點區域。正在漁港巡查的饒平縣海山鎮黨委副書記余澤鑫告訴記者,當地25日開始就動員組織所有海上作業人員上岸,海邊工作人員也轉移到安全地帶避風,“海山作為饒平的唯一海島鎮,很多群眾靠海為生,臺風對漁業生產比如貝殼養殖、培苗等都會有很大影響。”

            7月27日,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三百門漁港里回港避風的漁船(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王瑞平攝

            “我們已成立了193支應急搶險隊伍,儲備搶險設備、砂石料、橡皮艇以及帳篷、干糧等應急搶險物資。”饒平縣應急管理局副局長林旭志表示,將緊盯臺風發展,及時調整應急響應的級別及防御應對措施。記者從潮州市政府了解到,截至27日上午,潮州全市305艘在冊漁船和3396艘鄉鎮漁船回港避風,4個臨海景區、浴場全部關閉,危險區域已轉移4770人,開放1020處應急避難場所。

            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多地明確要求預警、巡查到位,應急處置到位。“阿叔阿嬸,簡單收拾一下衣物,我們馬上向山下轉移!”27日13時30分許,浙江省溫州瑞安市高樓鎮干部薛茜、王磊等人接到指令,營東村附近山體發生小范圍的坍塌,他們立即來到營東村,幫助村民撤離。“你們來就太好了,早上暴雨,我們正擔心呢。”77歲的村民戴圣茂住在半山腰平層老屋里,看到鎮干部前來,他安心了不少。一路上,工作人員護送老人到營東村避災點,并將屋后塌方的情況上報。

            截至27日16時,溫州全市共轉移強降雨集中區域15142人。浙江省防指已于27日16時將防臺風應急響應提升至Ⅲ級。

            7月27日,民警、交警在浙江省玉環市應東碼頭設置警戒線。新華社發(段俊利攝)

            在江西省寧都縣石上鎮,江西省贛州市公路發展中心寧都分中心工作人員正在集中清理國省道沿線重點路段的排水溝、邊溝、涵洞等排水設施,將存在安全隱患的樹木清理鋸除,保障道路安全暢通。

            “為了消除臺風天氣對公路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們加大了公路養護巡查頻率,特別是雷雨大風天氣的巡查,確保國省道安全暢通。”江西省贛州市公路發展中心寧都分中心副主任黎晨介紹道。

            江西省氣象部門提醒,臺風影響期間,應減少或停止高空、戶外和涉水作業,及時加固或拆除危舊房屋、臨時搭建物。(記者吳劍鋒、詹奕嘉、魏一駿、范帆)(完)

          【糾錯】 【責任編輯:魏曉航】
          大陆欧美日韩综合